《Sleep shape》──睡前的自我追尋

2020-04-09


金曲歌王Leo王歌曲MV

2018年金曲獎的金曲歌王發燒歌曲《快樂的甘蔗人》跳著逗趣的舞蹈,相信大家耳熟能詳,一個藝術創作能透過創作者及觀者的意識各自投射出各樣的詮釋,或許快樂的甘蔗人心理困擾著到底要安怎對妳說出心裡話。

某天,滑著社交平台,看見影像創作者好友如此寫到:「今天去看了一個把才華跟生命燃燒的很徹底的藝術家。這兩年因為工作的關係,看了許多的藝術家跟畫作,或許是我的程度太淺了,許多作品難看進心理。今天看Shape,每張畫我都看了好久好久,把每一個細節都看進去了,因為感受到了創作當下的心。」如此評價,激發我想多了解的好奇心。

她所提的Shpae,便是《快樂的甘蔗人》MV動畫的繪者。點開Shape名叫〈垃圾〉的粉絲專頁,不曉得垃圾指得是哪部分。《Sleep Shape 2011-2019 垃圾の回顧展》「母校有展覽~歡迎大家來看~」今年2月22日的發文搭配抑鬱的藍綠色調閃著霓虹主題動畫,再上一篇就是去年初了。

關於藝術家的藝術品

筆者大學主修美術相關科系,喜歡忠於直覺的透過畫筆、不同媒材在繪紙、畫布揮灑雕琢,而言語文字大約只用來闡述一段創作理念便戛然而止。進入研究所精進心理專業,學習藉由文字深入人們的內在經驗。學習期間認識了英國後現代精神分析師Bion曾提出 "O"的概念,嘗試感受每人內在世界一個無法言喻,難以觸及的心理角落,他提到這是個不斷發展的領域,可激發美學上的完整性和連貫性,一般人可能稱之「直覺」,難以言喻且於有形無形中無限延伸。也因此我們得以看見許多藝術創作的獨特思維,深刻且無可限量的發酵與延展。我從網路及友人分享Shape的創作,單一幅畫,便能感受到創造力是如何捲進油彩的量體間,再從畫作佐以視覺四溢開來。

「或許把生命揉進作品裡的人,都忍痛的把自我解離,並重組成新的樣子,在不斷的解構、建構的過程看見新的當下,但最終可能因為無法再拼成原來的自己,找尋的過程中懷疑、放棄並崩壞,有的會走出來接受新的自己,但也可能尋找不到最初的自我,而感到惶恐,決定結束現在的自己。」好友說著。

心理學家Bion提出的心智理論

Bion提到心理治療師的工作便是藉由治療師自身的心智空間涵容(contain)那些內在流動的「直覺」,加以思考、加工後反饋給當事人,來回的歷程試圖趨近當事人內心真實感受,透過合作,使內在趨漸整合,以達內心的安穩感。這感覺有點像藝術創作時,透過直覺悉心雕琢,在有限的畫面具體呈現內在感受,使作品能如實表達自己,將此藝術作品提升至某種「完整」的狀態,以達內在的平衡感。

但當藝術創作所追尋的平穩感一直無法完成,或因故選擇沈溺於此,長期浸泡的失衡感可能致使我們沮喪憂鬱,甚至以任何形式墜落。Bion提到要達人類最原始的和諧與寧靜,需通過有條理地放棄記憶,慾望,理解,感官印象,甚至放棄自我本身,才能實現"O"的轉變。我們可以棄守肉體,將內在原始的混亂感歸零,但也可以通過直覺,有條理的靠近心理內在真實,培養與之"合而為一"的能力,並加以提升此能力的成熟度。從美術相關科系,到心理治療領域,如此領域轉換,或者說持續藝術創作並精進心理治療的歷程,對我而言,平衡感的照顧是由外由內。


讓我們來感受《快樂的甘蔗人》MV的創意畫風:


今日所提的這位藝術家,對她的認識僅是網上的一面之緣,我是無知的。唯一確定的是在我得知她、想去她的展覽好好了解她而準備安排時,啊!展覽日期只到20日,在寫這篇文章已經21號了,以一天之差如此錯過。可惜感,或許就像參與展覽的觀者、又或是過往讀美術史的感受般:

們在藝術裡錯過創作者有生,卻流連於他所留下的片刻。

人的生命如此忽悠而過 ; 這過程她藉自己的方式追尋了什麼?感受到什麼?

關於Shpae,我這個連展覽都沒看到的局外人,想著Shape對自己說出最想說的話了嗎?這趟自我追尋過程她滿意而無憾了嗎?


參考資料:

BION, W.R. (1970).Attention and Interpretation. London: Tavistock Publications.

Grotstein, J. (2018). Bion's "transformations in 'O'" and the concept of the "transcendent position". In WR Bion (pp. 129-144). Routledge.

LITHEROOM 2020 | 版權所有
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